拼音 赏析

拟咏怀十一

庾信 庾信〔南北朝〕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简析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是借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来写景,并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凉之景引出对往事的追忆。诗起首就奠定了全诗的悲怨基调,后面的用典也就大多与悲怨愤恨及其死亡相关。“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一是用舜死时两个妃子为其而哭,泪洒竹上尽成斑点的典故,二是用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为齐国伐莒,死于莒国城下,其妻号哭过于哀痛,而导致杞的城墙为之崩塌。作者用此两典,暗示梁元帝的失败和江陵城的陷落。“天亡遭愤战”后的六句借典故转入对梁灭亡的反思,言说梁灭亡前乃有不少败亡的征兆,说明国亡兵败乃是天意所致,其深层则含有谴责之意。“天亡遭愤战”引项羽之典。项羽兵败时对乌江亭长说:“此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呢?”然后自刎而亡。“遭愤战”是指遭遇使人怨愤的战争。“日蹙值愁兵”指梁的国土一天比一天在缩减,将士为之而愁也没有什么用处了。“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借天文之象暗喻梁早已显出败亡的迹象。《晋书·天文志》载:“虹头尾至地,流血之象”。长虹映照军营战垒是兵败的征兆,而长星流落营中又为主将陨落的先兆。“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仍是用典。“楚歌”句用项羽兵困垓下,夜闻汉军四面楚歌之典,寓含梁朝江陵兵败多有怨恨之意;“南风”句则引《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对阵楚师则歌南风,多有死声,预言楚必然无功而返,而暗指梁元帝必败。以上六句都是引典而暗寓江陵败局乃天意难违。“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则有两解,一是谴责梁朝的君臣只顾眼前的享乐,将士养尊处优,不思战争,皇帝也淫逸骄奢,不虑身后的骂名;第二解则可理解为作者的愤激之言,说的是梁亡乃必然之事,我也就借酒浇愁,不管他身后的荣誉与名声了。庾信羁留北方而不能南归,预想自己肯定会被人诟病,但想到梁的腐败无能与不可挽救,也就顾不得论身后之名而借酒浇愁了。实际上这是庾信的愤激之言,梁必败早就有预兆,我等又何德何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呢?那就暂且以杯中酒而自我安慰吧!▲

创作背景

  诗人借悼念梁元帝的江陵之败和梁朝灭亡的悲剧,表现出一种痛定思痛的怀念故国之意。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猜您喜欢

和答胡用之

孙应时孙应时 〔宋代〕

浪喜功名少壮时,发今种种更奚为。
穷通信我心如铁,谤誉从渠口胜碑。
息驾便应追靖节,弄弦宁复待钟期。
烛湖孤屿烟波上,他日重过细说诗。

万花川谷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无数花枝略说些,万花两字即非夸。
东山西畔南溪北,更没溪山只有花。

赋淂长安雪限片月飞垆四韵

王禹声王禹声 〔明代〕

长安佳气何葱茜,层楼阿阁参差见。同云叆叇帝城头,凛冽西风凝作霰。

穿帘入户太轻狂,冒栋缘甍任撩乱。梦回蛱蝶昼蘧蘧,冻拆梨花飞片片。

梨花蛱蝶淡芳菲,点缀寒光上客衣。蹁跹天外霓裳舞,飘忽空中疋练飞。

万户夜疑金阙曙,千官寒照玉珂归。但见朱门皆白屋,谁知粉署总黄扉。

倏忽冰轮挂疏樾,蓝田万顷清光发。瑶华直射玉毫寒,素质不随蟾影没。

五侯七贵竞良宵,浮白呼卢欢未歇。走马何来轻薄儿,琼瑶踏碎章台月。

章台柳絮尚萦纡,谢女才情今在无。穷巷无人问车辙,深宫也自映金铺。

何处才人能取酒,谁家少妇独当垆。都将楚国阳春调,付与梁园子大夫。

普说三转语颂出示众 其三

释月涧释月涧 〔宋代〕

等闲拈起一机看,顿觉重重海岳昏。划尔一声轰霹雳,木人闻后更谁闻。

有感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向来涉笔赋长杨,辱赐天家七宝床。
黄吻少年评宿士,白头宫女说先皇。
走章台马曾游冶,攀鼎湖龙竟渺茫。
纵使老婆强搽抹,安能更复入时妆。

留别李君君颇有归意而未遂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酌我樽中酒,知君羡北归。
如何沙上鸟,远逐片帆飞。

题郭季宽晓耕宿钓二图

杨冠卿杨冠卿 〔宋代〕

牛角横素书,春犁破朝雨。
鸿鹄志安知,功名心自许。

木兰花慢(贺第二娶)

彭子翔彭子翔 〔宋代〕

仙家春不老,谁说到、牡丹休。算蛮柳樊樱,怎生了得,白传风流。枝头。标梅实好,奈绿阴、庭户不禁愁。幸有琴中凤语,能通镜里鸾求。锵璆。杂佩下瀛洲。宝箑紫烟浮。望兰情红盼,三生曾识,一风如羞。绸缪。从今偕老,似柳郎、无负碧云秋。莫倚回文妙手,放教远觅封侯。昔柳毅为牧羊女传书,碧动杯酒,意即相属。后三娶崔氏,乃牧羊女化身也。

送真歇禅师

林季仲林季仲 〔宋代〕

我与真歇师,同年五十八。
对之竟颓然,百事付华发。
买舟系篱傍,一日来告别。
挽之不肯留,径山演法切。
佛法果何如,请师为指诀。
俯首无一言,苦欲相泯灭。
余漫述所闻,此法本无缺。
山河连大地,鸟兽暨鱼鳖。
抽至一蠛蠓,中含大千阔。
试即此身求,万象皆森列。
声色臭味等,六根能剖决。
阿谁使之然,未可计巧拙。
盍亦返故乡,子细自披抉。
当有无价珍,终身用不彻。
胡为浪驰走,千里访名刹。
环立广坐下,觑人摇辅颊。
譬如坐海底,巨浸从头没。
反问岸上人,觅水济我渴。
师闻抵掌笑,却道我饶舌。
径山堂未开,居士法先说。
儒生玩韦编,贝叶师所阅。
两家相诟病,久矣互侵伐。
孰如吾二人,一见意轩豁。
纵谈这个事,回出言词末。
古人知造车。不较出门辙。
看谁到长安,宁论胡与粤。
因书问答语,聊以赠真歇。
去去亦何之,千水涵一月。

送倪道士之庐山

赵师秀赵师秀 〔宋代〕

近方辞地肺,本自住天台。
有鹤相同出,无云作伴回。
道房随处借,诗板逐时开。
又说庐山去,闲看瀑布来。
© 2023 幸福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