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

陈维崧 陈维崧〔清代〕

水榭枕官河,朱栏倚粉娥。记早春、栏畔曾过。开着绿纱窗一扇,吹钿笛,是伊么?
无语注横波,裙花信手搓。怅年光、一往蹉跎。卖了杏花挑了菜,春纵好,已无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处庭阁静卧在官河上,有佳人倚着朱栏。回想起早春时节,我也曾从这儿走过。当时半掩的绿纱窗内,有个倩影在吹玉笛,是她吗?
她默默注视着池面水波,信手搓揉着裙上花朵。欢息春光易逝,辜负了美好的年华。刚卖完杏花,又到了挑菜节,春光纵然好,只是不太多。

注释
娥:美女。扬雄《方言》卷二:“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
钿:音店,又音田,①金翠珠宝制如花状之首饰。②指物嵌珠金宝器装饰者。如钿车、钿合。
横波:喻女子眼神流动,如水横流。《文选·傅毅〈舞赋〉》有“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橫波”。李善注:“橫波,言目邪视,如水之橫流也。”连娟,眉曲细也。
挑了菜:指农历二月初二挑菜节,旧俗当日男女皆出城游玩。▲

赏析

  这是一首暮春怀人词。从题材来看,也是唐宋以来词人写得较为普遍的,但作者能在共有的题材中写出自己的特色。这是由于他的艺术构想不同,既着力于写景抒情,又融入了江南民间生活风情,令人读来感受到鲜明的地方色彩。

  上片写景而景中有人;下片抒情而寓情于景。起两句“水榭枕官河,朱阑倚粉娥”,描绘了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的景色。“水榭”,建筑在水边或河上的亭阁。这里是从唐代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中点化而来。因为江南水乡临河住有人家,所以乘小舟缓航,可以窥见亭阁红阑干傍立着一位浓艳的女子。“记早春”以下是写对景生情,由此而想起不久前船过红阑干旁时留下的深刻印象。那时这里的绿纱窗虽然紧闭着,但透过纱窗依稀地看见盛装的女子在吹笛,耳际传来一阵阵悠扬动听的笛声。“是伊么”,大概就是她吧!是倚阑凝望的“粉娥”吧!这里的笔墨含蓄,夹带着强有力的暗示,他与这位女子并非初见,而是早有感情纠葛的。

  下片“无语注横波,裙花信手搓”两句,承上抒写往日的深情。“横波”是比喻眼光闪烁如水波流动的形态。但这里不是写男女离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所写那种与情侣分别时的场景与微妙的心态,而是勾勒出一幅男女幽会的柔情密意的情状。热恋的男子默默地、深情地盯视着她那动人的眼神,这种目光具有过分的透视力,使她低垂着头,用纤手轻搓着身上的花裙衣,而心中荡起的涟漪既是欢悦的,又是羞涩的。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恋爱的心理状态。“怅年光、一往蹉跎”,表明上文所写的男女相会是在去年的春天,岁月蹉跎,不觉春天又来到了人间。结束三句写暮春景象,而以景衬情。“卖了杏花挑了菜”,这是江南民间生活风情,也说明春已将尽。南宋杰出诗人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诗中写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这里不仅有叫卖杏花的声音,而且有挑菜的动态,形象细致生动。这些归结为“春纵好,已无多”,透露出词人既惜春,又怀人的意绪。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谓:“闲情之作,非其年所长,然振笔写去,吐弃一切闺襜泛话,不求工而自工,才大者固无所不可也。”从这首词作来看,语言通俗流畅,写景清新,而情思缠绵,又充满了江南乡土生活气息,正是“不求工而自工”。

陈维崧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沁园春 同女伴互道小名

陈世祥陈世祥 〔清代〕

绣帖针慵,篆篝烟腻,春困瞢腾。恰踏青姊妹,归来斗茗,学书邻女,央与调笙。

并影生怜,偷闲觅会,总把风流各自矜。嬉游罢,更量鞋比髻,一样心情。

相携坐近红棂。把乳字和伊叫一声。笑梦中忙应,曾闻郎唤,帘前低说,生怕人听。

阿姊频催,小姑偏涩,吐向唇边已面赪。重相问,莫他时欢会,叫出还生。

奉简钦止兼忆斯远

赵蕃赵蕃 〔宋代〕

阿连闻说有归期,准拟俱来赋此诗。
已是欲行还小住,纵令频合故伤离。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

高启高启 〔明代〕

文皇在御升平日,上苑宸游驾频出。仗中乐部五千人,能唱新声谁第一?

燕国佳人号顺时,姿容歌舞总能奇。中官奉旨时宣唤,立马门前催画眉。

建章宫里长生殿,芍药初开敕张宴。龙笙罢奏凤弦停,共听娇喉一莺啭。

遏云妙响发朱唇,不让开元许永新。绣陛花惊飘艳雪,文梁风动委芳尘。

翰林才子山东李,每进新词蒙上喜。当筵按罢谢天恩,捧赐缠头蜀都绮。

晚出银台酒未销,侯家主第强相邀。宝钗珠袖尊前赏,占断春风夜复朝。

回头乐事浮云改,瘗玉埋香今几载。世间遗谱竟谁传,弟子犹怜一人在。

曾记《霓裳》学得成,朝元队里艺初呈。九天声落千人听,丹凤楼前月正明。

狭邪贵客回车马,不信芳名在师下。风尘一旦禁城荒,谁是花前听歌者。

从此飘零出教坊,远辞京国客殊方。闭门春尽无人问,白发青裙不理妆。

相逢为把双蛾蹙,《水调》、《梁州》歌续续。江南年少未曾闻,元是当时供奉曲。

朝使今年海上归,繁华休说乱来非。梨园散尽宫槐落,天子愁多内宴稀。

始知欢乐生忧患,恨杀韩休老无谏。伤心不见昔人歌,汾水秋风有飞雁。

此日西园把一卮,感时怀旧尽成悲。含情欲为秋娘赋,愧我才非杜牧之。

简致中温其

李处权李处权 〔宋代〕

世情何怪白头新,岂料穷途复友仁。
一室他乡春笑客,半年行路雨欺人。
辋川诗说王摩诘,谷口名闻郑子真。
想是书机似图画,云峰矗矗水粼粼。

次韵张司户

陈造陈造 〔宋代〕

他日犹能说宦游,老禁多病厌漂流。
近临西蜀窥鲛室,旧傍东溟看蜃楼。
归计已嗟霜蟹晚,吟声闲伴侯虫秋。
尘冠径欲留神武,万顷苍茫漾白鸥。

摸鱼儿 别处梅

张炎张炎 〔宋代〕

向天涯、水流云散,依依往事非旧。西湖见说鸥飞去,知有海翁来否。

风雨后。甚客里逢春,尚记花间酒。空嗟皓首。对茂苑残红,携歌占地,相趁小垂手。

归时候。花径青红尚有。好游何事诗瘦。龟蒙未肯寻幽兴,曾恋志和渔叟。

吟啸久。爱如此清奇,岁晚忘年友。呼船渡口。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谢景英送郑景元篇末见属次韵

楼钥楼钥 〔宋代〕

张罗清似翟公门,门外都无野雀喧。
可但风流追鲍谢,直教高论到羲轩。
绝怜父子为知己,时把文章得细论。
个里是非何足较,乍贤乍佞一王尊。

卷二·花影斋倚声集水调歌头 延平明翠阁

叶绍本叶绍本 〔清代〕

万岫夹双涧,山色亦雄哉。飞虹百尺横跨,一道石梁开。

城上孤云似练,城下孤帆似箭,顷刻涌风雷。千古战争地,回首浩歌哀。

俯孱颜,看潎漩,倚崔嵬。极目川原似画,杰构耸华榱。

剑化龙而双惊,阁闻猿而独啸,陈迹已蒿莱。与客共携手,一醉酌金罍。

次姚子敬简高司丞

牟巘五牟巘五 〔宋代〕

西风小立对晴川,冷笑人间目圣颠。
使事端因荔枝出,归期休在菊花前。
平生漫说少陵老,终日谁陪上界仙。
应是杜中鸥与鹭,诗情比旧更依然。

近乏笔托二张求之于市殊不堪也作长句以资一笑

赵蕃赵蕃 〔宋代〕

诗老作诗穷欲死,序诗乃得欧阳氏。序言人穷诗乃工,此语不疑如信史。

少陵流落白也窜,郊岛摧埋终不起。是知造物恶镌镵,故遣饥寒被其体。

嗟我少小不解事,失身偶落翰墨里。年来百念已灰灭,只有宿心犹在此。

后来不作诸老亡,冥行恐堕涧谷底。虽云黄卷可尚友,糟粕讵能臻妙理。

率然有作每自厌,一纸真成再三毁。庶几穮蓘望丰年,亦学乘流到涯涘。

那知事乃有大缪,艺未及成穷已至。皆言诗工固可俟,穷为先兆自应尔。

坐兹不复置追悔,志在温饱诚足鄙。玄泓管楮日相从,固异小人甘若醴。

朅来中书忽告老,一朝左右手俱废。嘲风咏月不耐閒,按图姑听求诸市。

我诗纵不称犀象,苇管鸡毛那惯使。纷纷著墨与水浮,势如丝乱安得治。

戏题满几辄大笑,翻忆儿诗污窗纸。操舟无长病河纡,我诗固说当罪己。

又闻工欲善乃事,未有不先资利器。作笺搜乞累朋友,往往犹吾叹崔子。

锦囊藤箧世不乏,鼠齧虫攻谁料理。那知我辈有百艰,此事且然他可比。

© 2023 幸福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